第16章 看走眼了?-《每月纹银八十万两,我养太子做外室》


    第(1/3)页

    沈君曦将他们的眼神尽收眼底,进门朝着面色寒厉的周学府辑礼,道:“老师昨夜学生偶感不适,来迟了。”

    周学府冷“嗯”一声,“去把你赋诗拿上来”。

    沈君曦心里愣了下,他前日教的是《述而》,作业不该是论《述而》吗?

    赋什么诗歌??

    她在来的路上还大致思索了下,打算口辩分析述而的核心思想。

    这下她连作业的题目都不知道了。

    寻思路过旁人座位时扫一眼题目,保住她与周学府双方颜面。

    周学府是位好老师,她也不想也没必要带头给周学府难看,尽力答出来便是。

    然而抬头一看,整个学堂里也就坐着七八位学子罢了,前排压根一个人都没有!

    走了四步,目光落在萧宸桌上时,沈君曦找到题目了,心中愣了下。

    赋得“云闲间齐”,得山字,五言八韵。

    心叹巅难度高,难怪外面站满了!

    不是因为没写,他们是不会啊!

    一般来说,通常北唐科举有三试。

    乡试主要考的就是死记硬背的能力,考试题目往往是打开四书五经任意一本,写上其中一句,然后让考生补充其它的内容,或者解释其中的意思,所以肯读肯背,考秀才难度不高。

    第二试是考进士。

    考的是诗词歌赋以及策问,诗词歌赋死记硬背不行,得有真正的文采与才华。

    策问主要是对某些政策问题来发表独特的见解与决策。

    这里就开始难了,因此能高中举人的算得上千里挑一。

    周学府这道虽然是二试题,赋诗。

    但却是顶尖难度的限制题,要接的是破题、承题之道。

    与山同部韵的字极少,还得从这极少的字里挑出四个来做,难上加难。

    但凡有一个字不合规范,文章写得再好也如同废纸。

    要是能凭自己本事中举人,参加殿试,外面那些游手好闲的公子哥也不用窝在书院读书了。

    “小侯爷,你的书。”

    萧宸将桌上的一本书递给沈君曦。

    沈君曦还是挺意外的,病秧子竟然能坐着,便瞄了眼他接着写的:

    缺处峰都补,闲云尚在山。

    整齐浓淡处,苍翠浅深间。

    熨贴衣摉缝,经营石錬顽。

    有时披絮影,无隙露苔斑。

    密缀烟千缕,重圆月一弯。

    物情参蝶梦,黛色点螺鬟。

    玉阙排双闼,金瓯固九寰。

    帝勤崇衮职,蓬岛重仙班。

    这病秧子是有几分真才学的,但是字和人不同,笔墨横姿,锋芒毕露,一股横扫千军的之势迎面袭来。

    “九殿下写得不错。”

    沈君曦夸了一句,她不是没看到书里的半露的横纹纸,猜想病秧子可能帮她也写了一份。

    问题在于,她的字病秧子见过吗?

    万一拿出去给周学府看了,被认出来,她丢不起那人!

    所以,沈君曦接过书,随手丢在桌面上,指着敞开的窗户,抬头朝着周学府解释道,

    “忽然想起,昨日起风,学生窗户没关,作业可能被风吹走了。”

    周学府脸色微变,悲呛垂眸,本觉得沈君曦前日表现大改往日,是个可造之材,没想到这就恢复了纨绔的性子!

    但凡这些有权有势公子哥有半分心思在学业上,就算是自己不会写,请才士也能给他敷衍出一篇来!

    一时间气怒交加,只叹北唐不幸!

    皇孙贵族皆为不肯学的废物!

    外面的人刚笑出声,就听沈君曦继续说道,

    “不过学生还记得内容,老师可允学生背述?”

    周学府不可置信抬眸,他站起身,扫了眼门外发笑的人,朝着沈君曦冷声道,

    “无论做成什么样子,只要能背出来便算你做了,背来听听。”

    意思是,就算沈君曦做得不好,随便呼弄下,他也就放了。

    如果说世袭镇国侯都能老老实实做作业,外面的人有什么资格连写都不写?

    沈君曦看到还李淼以及冯玉几人还在从外往内瞟,心觉好笑,循循道,

    “古寺尘寰外,寻来暮霭间。

    两行笼画烛,一路访秋山。

    松竹穿三径,芙蓉认几弯。

    光摇红叶冷,人比白云闲。

    绛蜡辉金碧,青螺隐髻鬟。

    焰寒沈不磴,境静绕禅关。

    讯擬僧寮问,峦真梵宇环。

    良宵游兴惬,拄杖许登攀。”

    其实听完后周学府是震惊的,若是寒门学子能写出来,他没什么意外,但换成沈君曦,真的就不得了。

    周学府向来惜才,但是无权无势的普通学子便是才华横,最好的结果不过是成为公子谋臣,能跨阶级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