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不可啊,陛下。” “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太孙殿下自从立为储君,一直兢兢业业无有过错,怎可轻易废储更立?” “此乃国之根本,会动摇国家根基的啊。” 随着朱元璋说出要立朱楩为储,一时之间,大殿内响起无数呼声。 那些大臣一个个满脸悲情,仿佛已经看到大明国灭了一般。 连齐泰几人的脸上都重新露出光彩,好似得到了支持。 而以朱楩为首的一群诸王们,却站在一旁冷眼旁观。 这要是他们再一起抱着胳膊,怕不是一群黑社会? 如今诸王全都聚集簇拥在朱楩身边与身后,一副以他马首是瞻的架势。 偏偏那些大臣却还没有眼力见,竟然都没看出来吗? 现如今,不但陛下独宠滇王,连诸王也认可滇王。 此乃大势所趋。 再加上朱楩如今名扬天下的名望,和一直以来爱民如子,在各地的美誉。 他自己的藩地云南就不说了,江南也有好几块地区被系统划入他的名下,甚至包括西安、宁夏等地,尤其是被他打下的地盘。 朱楩只诛首恶,善待百姓,还放了那么多降军回去。 两军交战,在战场上互相厮杀自然是理所当然没什么好说的。 可他事后善待俘虏,以及不忘派人去做思想工作。 天知道朱楩如今振臂一呼能起兵多少。 哪怕不说这个,等那几十万大军凯旋而归班师回朝,你再看看朱楩如今的势力? 就连朱允炆此时都主动站了出来,说道:“启禀皇爷爷,允炆之前犯了痴傻,于年前私自做主,驱使齐泰等人私自调派一支卫所兵力,想要趁十八叔回京入城之际设伏围杀。” “十八叔,侄儿鬼迷心窍,竟敢谋害叔叔,而且您还是咱们大明的亲王,更是大明最大的功臣。还请十八叔责罚。” 朱允炆主动陈述了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没有逃避责任。 其实他如果不主动站出来,齐泰这些人是绝对不会把他供出来的。 可以看出朱允炆还算颇有担当。 不过更多的,还是朱楩的诚意打动了朱允炆。 朱楩当时对朱允炆说,哪怕看在大哥的面子上,我也不可能伤害你啊。 朱楩还不止一次跟他说,咱们才是一家人,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以后离那些无用的儒生远点。 是啊,他们是一家人。 本来朱楩已经拿住了所有的道理,他完全可以随意的处置朱允炆。 毕竟朱允炆输了,成者王侯败者寇,不出手则已,既然出手了,又输了,那么就会失去一切。 可朱楩竟然真的轻易的放过他了,把那件事当做没发生一样,事后不但没有追究,连那场家宴上,也只是一语带过提了一嘴罢了。 朱允炆深深的看着朱楩,双手抱拳行了一礼,说道:“侄儿以前太过狂妄,没少得罪叔叔,还望十八叔不要跟侄儿计较。” 朱楩笑了,很是欣慰,说道:“那是自然,你是我侄子,是咱老朱家的子孙,咱们这些叔叔帮你还来不及,谁若是敢欺负你,有咱们这些叔叔在,定不轻饶。” 其他藩王们,尤其是老三、老四、老五这三个亲叔叔,也都对朱允炆露出善意的微笑。 看到这一幕的朱元璋,在龙椅上也感到老怀甚慰。 毕竟都是他的子孙,唯有他最不想看到血脉后裔骨肉相残。 然而自古以来,最是无情帝王家,毕竟龙椅只有一张,难免会发生争储夺嫡的情况。 而这种争斗,最为残酷,输家将会失去一切。 可这一次,朱允炆主动站出来认输了,加上朱楩不忍加害大哥朱标的孩子,所以才能平稳过渡。 朱允炆又转过身对朱元璋说道:“皇爷爷,孙儿不适合储君之位,不论是带兵打仗的能力,还是治理国家的手段,文治武功,方方面面都不如十八叔。而且十八叔自从就藩以后,就开始为了戍边保国而接连征战。” “定边之战、讨伐刀干猛、严惩胡渊、北胜府作乱,还有维摩十一寨与那广南酋侬贞佑。等等等等。这还只是云南。更不用说过去两年,十八叔两度出征塞外草原,还收复了藏地,平定了东察合台汗国与帖木儿帝国。” 别人还不知道新疆西域的消息,可他们家族内部自然早已知晓,恐怕不出一個月,西域的捷报消息就要传过来了。 朱允炆不禁感叹道:“天不生我十八叔,大明万古如长夜。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个不是不世奇功?如今汇聚到一人身上,简直是千古之功,千秋之功啊。” 此时朱允炆再没有半点不服或者羡慕嫉妒,更多的是深感佩服。 别说是他,换做任何一个人,都完成不了如此伟业。 因为最关键的是,朱楩不止是打下了这些地方,后面跟上的改土归流政策,是要把这些地盘的民心尽收下来,让他们对大明有归属感。 简单一句话就是,只要你当大明百姓大明子民,就有地种,有饭吃,有牲口可以放,不用再当任何人的奴隶了,你们就是你们自己。 跟着大明,就能过好日子。 谁还想去当别人的奴隶? 其实这已经不止是所谓的改土归流那么简单,其实还加入了解放思想。 还有朱楩也是真心实意展现诚意的,明军对百姓的秋毫无犯,就是最好的证明,明军不会对他们烧杀掳掠,哪怕他们是战败方,也不会欺辱他们。 这跟常年遭受蒙古贵族压榨迫害经历比起来,高下立判。 所以朱楩能那么容易轻松的收复了蒙古草原,其实也可以理解,他可是借用了后世思想的啊。 哪怕是再愚钝的百姓,也知道谁是对他们好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