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篇游记带来的灭顶之灾-《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第(2/3)页

    ……

    李部这次给江山的外景组安排的住处,便是号称全国“最美五大区域”之一的青岛八大关。

    所谓“八大关”,指的就是青岛城的南边,十几条得名于著名关隘的马路。

    如:山海关路、嘉峪关路……

    江山他们这会待的这楼,便是“八大关”片区最南端岬角处,一栋古罗马式的小楼。

    也是“八大关”三百多栋建筑中,比较有特色的一座。

    因为外墙由花岗石砌成,就干脆叫做“花石楼”了。

    此楼,连地下室一共五层。

    东北战事紧张时,老蒋夫妇曾在这里面躲着。

    当地人便也会唤它作蒋公馆。

    直到解放后充了公,里面的家具也一直没挪过窝。

    “难怪瞧着不一样,”陈佩丝:“盖的跟个城堡一样。”

    “这栋房子,我好像在你沈老师的家里见过照片,”

    黄永钰这会想起来了:“很久之前,文联的同志邀请他来青岛搞创作,当时好像就住这一片。”

    “我刚刚还想说呢,”余思归往来时的方向看了过去:

    “来的这一路究竟是什么地方,伱们发现没有,这里的小楼一栋比一栋漂亮,我眼睛都快看不过来了!”

    “说的没错,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地方。”

    “明天白天,我们一定要在周围好好逛逛。”

    ……

    由于青岛这座城有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所以这里也就留下了许多非同寻常的痕迹。

    例如德国人建的崂山汽水厂、青岛啤酒厂……以及“八大关”这片别具一格的“万国建筑”。

    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

    次年,德皇威廉二世下令给“胶澳”这片海滨改了个名字——青岛。

    来到青岛后,德国人随即便制定了一系列的青岛城市规划。

    将其中一片依山环抱的海湾,取了个特眼熟的名字:维多利亚港湾。

    并将那划为了自己的“舒适区”。

    说白了就是后世的海滨度假村。

    此后,德、俄、英、以及中国的显贵,便在此大兴土木,营建了一批极具异域风情的海滨别墅。

    等到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上这一瞧:嘿,建的还怪好看的!

    于是便下令,先把这一片改名叫太平山和太平湾。

    然后规定:继续建、继续美。

    但同一条路上,不得建造同一种款式的楼房。

    不仅如此,还对这片区域的建筑高度、密度、绿地……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如此这般,涉海临湾的八大关,便成了一片景色宜人清幽、名楼鳞次栉比“万国建筑群”。

    如今走在这片别墅区间,周边不是米国第七舰队司令、西哈努克住过的,就是巴金、曹禺、沈从文住过的……

    到了现在,终于也轮到江山了。

    ……

    余思归直到这会才反应过来:“这么说‘还我青岛、还我主权’的抗议,说的就是这座城市的事?”

    此时此刻,他们正在外出沿途觅食的路上。

    “可不就是这的事嘛,”

    王世襄学德语那会儿,还特意研究过:

    “你们知道德国佬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打青岛的主意了?”

    面对一圈明显放缓的脚步,王世襄背着双手走的老稳了:

    “19世纪中期,他们就派了一位地理学家上中国来做调查。

    这个名叫李希霍芬的老头,先后到咱们这来了7次,回去后就写了一本中国游记,一下子又成了一位旅行家了。

    但你们知道嘛,他在写这部游记的同时,还给德国政府递交了一份中国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的调查报告。

    并强烈建议德国夺取胶州湾周边的铁路修筑权,以捍卫他们在华北地区的利益。”

    “还了得他了!”黄永钰立马蹿火。

    江山:“这不就一活脱脱的战犯么。”

    王扶林:“这帮法西斯,就见不得别人家有点好东西…”

    正是因为这篇地质报告,德国才会在那么大一片地界挑了个青岛。

    “鲁迅曾说过……”

    王世襄也好这口:“自李氏游历以来,胶州早非我有矣。”

    其实,当年的驻法、德、意、荷、奥,六国公使许景橙,在获知此事后便向清政府建议在胶州及时开埠建军港、屯扎水师。

    此事虽然的确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当时还派了丁汝昌上青岛实地考察来着。

    但最后还是因经费不足,拖到了1892年才在青岛拉开了建市、建军港的序幕。

    怎料架势还没完全展开,便给德国人给端了。

    ……

    “大家都听说过航空母舰吧?”

    街边的一家国营面馆里,只坐着他们这几位。

    这一会,江山说出了来青岛的另一个目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