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第二,病人是个关系户。 最主要的是,手术难度太大。 让秦怡来做的话,只能用传统开颅。 但赵原打算用新的入路方式。 “耳前颞下经岩骨入路?” 秦怡在文献中看过这种入路方式。 这个入路是一个岛国教授提出来的。 不过,很快她意识到,赵原的入路选择并没有那么简单。 前面的路径与论文里提及的方法相似,但却在小脑幕拐了一个弯。 “绝对是新的术式!” 秦怡内心充满了震撼。 与传统的入路相比,更加方便,损伤小,适合完成大部分岩斜区的脑膜瘤。 秦怡感慨万千。 对很多医生来说,术式的创新难如登天。 但赵原创造新术式,感觉跟嗑瓜子一样简单。 大部分医生在二十七八岁的时候还忙着打杂,跑龙套。 等到了三十五六岁,能做手术了,忙着飞刀赚钱。 四十五岁左右,有钱有地位,基本功扎实,才开始追求创新。 然而,这个时候,大部分医生的知识体系都稳定了,想要打破常规,难如登天。 再加上还因为有了地位,整天应酬饭局,挣扎在复杂的人情社会。 所以医生在术式上的创新真的很难! 但赵原无视这些规则! 所谓触类旁通,有时候对一个东西很熟悉,就会想着是否能换个思路处理,有把握控制住局面,就会自然而然地做了。 所以在秦怡看来特别难的事情,对赵原并不是什么难事。 大脑是一个神经系统密布的组织,其中颅底至关重要。 肢体功能和呼吸功能都靠这个位置来支持,有12对神经在这里交织穿梭,因此颅底肿瘤是神经手术中最难的地方。 病人的肿瘤体积大小跟鹅蛋类似,比常见的脑膜瘤大了一倍有余,不仅压迫了脑干,甚至还侵犯到了八条神经。 赵原的计划是,通过介入法进入病灶,将肿瘤破,分离成米粒大小,再陆续取出。 想法十分大胆! 另外,赵原将一个细节处理得很好,那就是零牵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