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临行前的准备-《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第(1/3)页
按照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来说,德国人生性严谨,俄国人性格豪迈。
所以二者谈判会比较容易,因为大家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起码在这次谈判中的外交人员是这样的,因此他们非常愉快地签订了合作条约。
最后签订的《苏德友好互助和约》规定,苏德两国将加深在经济领域的合作。
德国将在未来五年内为苏联提供大量高技术人才,同时出售给苏联一些后者没有的技术和机械设备,尤其是有关运输方面的。
为了保障苏联的资源能够迅速地运到德国境内,斯特拉瑟特意指示可以把先进的铁路技术卖给苏联,帮助他们修建铁路。
起码保证在苏联东欧部分的领土运输效率足够高,毕竟苏联的空军可没有多少运输能力,德国向西进攻时苏联还能出兵过来捧场不是嘛。
当然,作为代价,苏联除了要付出巨额外汇来支付德国工人的工资以外,还要为德国提供大量的资源。
包括各种矿产、稀有金属,还有数以万计的石油,粮食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些资源,尤其是粮食,都是苏联人民勒紧裤腰带节约出来的,他们为了苏联的工业化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实在是令人感动。
不过苏联的领导层可不会在意这些,用他们的话讲,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工业化是不行的。
资本主义国家随时会向苏联发起进攻,实现工业化只是牺牲一部分人,不实现工业化会牺牲全部的人。
当有人问起代价是什么时,擅长演讲的领导会告诉他这是时代的局限、必要的牺牲、无奈的抉择。
声称实现共产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如果前者还是抓着这个部分不放,领导会告诫他们“你们这样纠缠有意思吗?你为什么专挑这种事情报道?还是看看基辅工业化的的成果吧同志们。”
万幸的是,德国的领导人不是这类人。
一个国家想要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无非是两种手段,要么对内压迫,要么对外扩张。
对于斯特拉瑟来说,让他选择前者他宁可自杀。
如果把国内的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全部图图了还不能完成这一目标,那斯特拉瑟绝对选择再来一次“我的奋斗”。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弱者愤怒,挥刀向更弱者;强者愤怒,挥刀向更强者。
就算斯特拉瑟当不了强者,他也不可能去当一个弱者。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德国就不能以和平手段崛起吗?为什么非要战争不可呢?
如果英国和法国愿意无条件废除《凡尔赛和约》,允许德国完成祖国统一,收复失地。
同时允许他们麾下的所有殖民地选择是否独立,那斯特拉瑟当然愿意用和平手段崛起。
当然了,这种情景大约只有在梦里才能出现。
······
在外交部忙着签订合作条款的同时,基洛夫也没有闲着。
他亲自往莫斯科发了一封电报,跟莫斯科方面表达了德国想要派遣大使出使莫斯科的想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