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救急不救穷-《重回1990当首富》


    第(1/3)页

    两年前才创办的均安,是一家深不可测的证券公司,拥有强大的背景资源。

    九三年,张庆科承销了万可b股,成本在每股十二元。

    结果推销不利,股票上市价每股只有九元。

    在均安的手中,现如今压了一千万股。

    按照王诗的推测,张庆科这次袭击万可,应该就是为了炒作改组新闻,拉抬股价,趁机出货减亏。

    张庆科用来攻击万可的材料,正是万可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在已经拟好的《告万可全体股东书》中,均安指责万可多产业结构,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和管理层的经营权。

    在这么一种情况下,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

    作为万可b股的承销商,张庆科对万可的经营动态,以及王诗的多元化反思,带着浓浓的质疑。

    张庆科这一出手,可以说击中王诗的要害。

    这一件事情,可以说是华夏企业史上,股东与董事会的第一次正面对抗。

    被逼到墙角的王诗,自然不肯束手就擒。

    当时的张庆科想尽了一切办法,那就是先稳住一部分参与的股东。

    随后王诗向深交所提出紧急恳请,以防止人为操控股价异动为理由,要求停牌万可。

    如果李兴文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深交所第一次出现停牌现象。

    在停牌之后,张庆科和王诗各显其能,隔空交战。

    对于这一种情况,媒体们可以说十分的沸腾。

    最后在王诗的努力调查之下,他总算找出了均安的把柄。

    均安高层在暗中建老鼠仓,总经理购买了两千多万的万可股票。

    他们就是想通过这件的事情,炒作套利。

    王诗的这一个发现,让均安发难的正当性质受到了质疑。

    最终监证会站到了王诗这一边,万可这才逃过一劫。

    这一件事情对于王诗,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在此之前,王诗就已经在质疑多元化经营,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模式。

    君万事件的发生,让王诗坚定了他的想法。

    「李总,我正是担心这些,所以才会来向你请教。」王诗表现的十分谦虚。

    李兴文说:「王总,我刚才说的很明白,我们之间不存在请教,只是互相讨论。」

    听到李兴文这样说,王诗心里还是十分感动的。

    李兴文这样做,完全是在顾及王诗的面子。

    「李总,那你觉得万可的多元化模式,到底是对还是错?」

    李兴文直接回答道:「现如今的万可,确实不适合多元化模式。」

    听到李兴文这个回答,王诗在失望的同时,又充满了希望。

    李兴文能够指出这样的缺点,那就说明他有解决的办法。

    不过在此之前,王诗还有另外一个疑问。

    「李总,那飞龙算不算是多元化经营呢?」

    要知道现如今的飞龙,手底下可是有不少的项目。

    要说到多元化模式的话,飞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李兴文含糊道:「飞龙跟万可的情况不一样,我们靠的是产品。」

    听到李兴文这个回答,王诗有点无奈。

    如果是其他人这么说,王诗肯定是嗤之以鼻。

    现在说这话的人是李兴文,王诗还真不好反驳。

    不管是辣条还是,都是相当厉害的产品。

    正是因为这些产品,飞龙才会在发展的如此之快。

    反观万可的多元化模式,只有一

    个样子,根本就没有里子。

    没有足够好的产品,想要盈利是很困难的事情。

    飞龙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创造了历史。

    短短一年的时间,飞龙的产品就由国内转到国外销售。

    光是这一点,就不是华夏其他企业能够相比的。

    李兴文说飞龙跟万可的不同点,应该就是在这里。

    当然,这些都是王诗自己的猜测。

    真实的理由,李兴文自然是不会告诉王诗的。

    「我认为万可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就应该走专业化的道路,专心发展一个行业才是硬道理。」

    对于李兴文这个建议,王诗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现如今的万可,手底下有饮料公司,扬声器公司,以及供电服务公司。

    从这么多公司可以看出,项目十分的杂乱。

    李兴文现在提这么一个建议,让王诗觉得非常有道理。

    手底下这些公司在万可旗下,发展的并不好。

    原因非常的简单,那就是王诗根本就管不过来。

    万可在初期发展后,王诗就开始快速的扩大规模。

    在华夏,企业扩大规模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买公司,买项目。

    项目和公司是买了,可经营和管理方面却跟不上。

    这些项目都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产品,自然不会有多少盈利。

    正是这些原因,才导致了万可的亏本。

    如果是其他小公司的话,对于亏本这事情是非常敏感的。

    一旦亏本,绝对能够立马发现。

    在万可这样的企业,所有人关注的都是它的规模。

    至于它的盈利能力,相信没有多少人会怀疑。

    在这么一种情况下,王诗同样没有关注万可的最终盈利。

    直到王诗算了一笔账之后,才发现万可每年都在亏损。

    在这么一种情况下,王诗知道必须做出改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