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最后一场空而已。 所以他才会在短暂的回味后唱道:“红是朱砂痣烙印心口,红是蚊子血般平庸 时间美化那仅有的悸动,也磨平激动...” ... 其实歌曲唱到最后一段的时候,整个台上台下的空间仿佛已经融为一体了。 非要说的话,只有导演还继续指挥着: “3号机贴近一点拍,4号机转观众,给中景,不用给谁特写了。” 以往的时候,唱到这些歌。 导演就特别喜欢在台下去捕捉某些人落泪,伤感,怀念... 但今天似乎很少有的,即使没有激昂的音调,没有台上的舞动,也没有那种高亢的呼喊。 有的只是斑驳灯光下,略带昏黄的光影里,观众们的情绪被故事穿插着,然后总有些情绪在默默地安静流淌着。 发酵着,最后,竟然听出些不一般来。 是的,不一般。 听第一遍副歌,可能觉得《红玫瑰》这首歌,是感悟。 听第二遍,也许会觉得是忏悔。 直到听到第第二遍结束,许贺唱着:“烧得火红,蛇行缠绕心中,终于冷冻终于有始无终...” 然后缓缓唱到最后。 终于,生出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 有人很多人都经历过一件事情: 就是有些歌年轻的时候听是一种感觉,长大之后听又是另一种,老了之后还会变化。 这其实就是听众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成长,慢慢有不同的感悟,最后才有了每遍听都不同——可是就在这么短短的几分钟里,为什么,每遍听起来都会不同? 现在的情绪,不在于感悟,也不在于忏悔,而是在于... 某种说不清的东西。 台上,许贺依旧在唱着。 那种朦胧又若即若离的,似乎是一首歌的最高境界。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歌词,才会有半遮半掩的故事感,引人探究,又不得其解。 只能伴随着这低吟浅唱,随波逐流... 然后又在刹那间醒悟: 好像所有人都觉得,《红玫瑰》这首歌似乎唱的是张爱玲小说里的句子——可那是女性的角度,在讲述着这个故事,这些情感,这般纠葛。 但《红玫瑰》这首歌在某种程度上,从男性的角度,甚至从亲历者的角度做出了自白。 爱着一个,想着另一个。 却有不似那些文学作品里的渣男一样,肆意潇洒,游戏人间。 在这层已经被打上了标签的故事之下竟然有愧疚,有想念。有挣扎的尝试,也有徒劳的颓废。 故事都是同一个结局,但路却有好几条啊... “玫瑰的红,伤口绽放的梦 握在手中却流失于指缝,再落空...” 许贺最后一句落下, 此时的场内外依旧是安静的。 山河若不是怕破坏这些还沉浸在梦境的人们,几乎就想高声喝彩,想说太会了吧,竟然把从这么偏僻的角落里,总结出这么精炼的道理。 又把无数人讲过的道理,找到了不同的角度。 再把这个角度,讲给所有人听。 而听了之后呢? 全场先是很安静,然后响起细细绵绵,不绝于耳的掌声。 直到许贺走出演播厅,直到张邵涵上台,直到好像所有都过去一样,但这歌曲的后劲绵长的就像是从未曾断绝一样。 静静聆听,然后感同身受。 这就是今晚的歌手舞台,各有精彩,但舞台上下有的歌曲入耳,有的歌入心。 前者有很多。 刺激着大脑皮层,分泌着多巴胺的快感。 欢愉像是潮水一般来得肆意又迅速退去。 后者却仅仅有今晚许贺的这首《红玫瑰》,没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引人进入内心无限的遐想,又有着歌曲尾声那一阵阵的… 袅袅不绝,而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