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 大明隆武六年十二月初,辽西地区进入一年之中最冷的一段时节,以往这个时候,人畜都要蛰伏,以躲避寒冷,但今年不同,整个辽西地区,到达都是兵马,到处都有探骑,原本应该冰封的冬季原野,也被撞开了一次又一次。 初三日,在诱使明军分兵战术失败,车臣蒙古覆灭之后,多尔衮下令全军拔营,而锦州而来,与此同时,多铎也无奈结束对义州的攻击,率兵返回,和多尔衮大军汇合,一起往锦州而来。 第二日,马蹄滚滚,军旗飘扬,建虏和喀尔喀联军,漫山遍野的出现在锦州二十里之外。而这里,正是明军构筑的堡垒最前沿。 为了围困锦州,大明一共在锦州城外挖掘了三道壕沟,其中,最里面的那一道防备锦州守军突围,最外围的那一道,则是防备建虏的援兵,三道壕沟相比,防卫最严密的并非是里层壕沟,而是将要直接面对建虏援兵的外围,壕沟纵横,角楼林立,胸墙的后面,手持武器的明军严阵以待,如果从天空看,整个锦州外围的原野,密密麻麻,已经没有一块完整的地皮看,更远的地方,甚至一直伸展到了松山堡,等于建虏所有可能救援锦州的路线,都被掐断了…… 最先到达前线的,并非是担任前锋的喀尔喀骑兵,而是镶黄旗护军统领,已经成为独眼的瓜尔佳氏鳌拜。 鳌拜在墙子岭的战役中,失去了右眼,但这不是他的耻辱,而是他的光荣,每日里,他顶着独眼练兵,又蒙小皇帝福临的恩准,兼了镶黄旗议政大臣,就现在的两黄旗八大臣来说,他是最得福临信任和器重的,而与此相反,他和多尔衮的关系,也是最为疏远的。 或者说,在两黄旗八大臣之中,多尔衮最忌惮的就是他。 这一次救援锦州,“大清”倾巢出动,鳌拜不但是自己,还将自己家族之中,所有十二岁以上的男丁,全部都带到了军中。和其他人心有侥幸不同,已经领教过明国新军厉害的鳌拜,已经是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他知道,如果大清上下没有必死的决心,是不可能击败明军,解围锦州的。 虽然意志坚定,也见过大江大浪,但是眼前的场景,还是让他暗暗倒吸了一口凉气---那哪里是壕沟?非明是掩埋尸体的坟场啊…… 不久,更多兵马赶到。 礼亲王代善,肃亲王豪格,承泽郡王硕塞,禧郡王罗洛浑,硕托,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固山贝子,两黄旗拜音图、谭泰、冷僧机和图赖、八旗固山额真,理政大臣,议政大臣,恭顺王孔有德,和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的头领,镶白旗都统马光远,正黄旗都统巴颜,正红旗都统吴守进、镶红旗金砺,正白旗都统石廷柱----除去跟随济尔哈朗守卫凤凰城的镶黄旗都统刘之源,被困在锦州城中的汉军正蓝旗李率泰,以及守卫复州盖州的镶蓝旗都统李国瀚之外,汉军八旗头领,到了五人。 此外,还有范文程,祖可法等一干汉人大学士或者是参政。 …… 面对明军的工事,每个人看了都是脸色凝重,即便桀骜如豪格,见了明军工事,也是默默无语,老代善更是脸色发白,捂着胸口,一阵剧烈的咳嗽。 明军将锦州围的像是铁桶一般,兵马无边无际,这周边的壕沟,更是将锦州平原硬生生地分成了两半,如此壕沟,如此兵马,这锦州之围,要如何解除? …… 不久,辅政王多尔衮、豫贝勒多铎和洪承畴也到了。 不同于其他人的惊异,多尔衮对锦州的情况,早已经有相当的了解,他清楚知道,明军对锦州的包围,岂止是“铁桶”两个字就可以形容的? 这也正是他不愿意直接向锦州进军的原因之一。 但时事所逼,刀架到了脖子上,他不得不带兵来到锦州。 …… “先生怎么看?” 站在临时搭起的角楼上,多尔衮等着洪承畴举起千里镜观望了一圈,默默放下之后,才平静问。 洪承畴老脸沉重,摇头:“难破也。” 多尔衮没说话,目光继续望着洪承畴,等他下一句。 “唯有谨慎小心,边打边看,麻痹南军,然后再找寻机会,一举破之。”洪承畴道。 多尔衮微微点头,然后将目光缓缓投向了锦州城的方向-----虽然看不到,但他却能知道,即便是身处重围,锦州城也应该还是是那般的高大和坚固,城头更有大小火炮三四百门,防守力量强大,但可惜的是,明军不会强攻锦州。 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就像当年大清围困锦州,最后逼的祖大寿出城投降一样,今日孙传庭其实是依样画葫芦,遵循当年大清拿下锦州的计划,想要步损一兵一卒,硬生生的困死锦州。 ----围困锦州的同时,吸引大清救援,将大清最后的国力,耗费在锦州城外这冰天雪地的原野里。 何其歹毒也! ————————求月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