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勤王与否-《崇祯十五年》


    第(2/3)页

      冯元飚说的有理,不过支持他的人并不多,很简单的原因,不调孙传庭和左良玉的兵马,为了固守运河,必然还需要从京营抽兵,在建虏大兵入塞、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大明京师的兵马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还被削弱了不少,这是群臣所不能接受的--不止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在京师,更因为京师乃是大明天子所在,容不得一点闪失,虽然太子抚军京营之后,京营的兵力和战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和提升,但这不并不表示京师的兵力是富余的。

      当然了,群臣心里都明白,今日冯元飚所说,并非完全是冯元飚自己的意思,而是冯元飚和太子共同商议的结果,从年初开始制定防御计划开始,太子就经常和冯元飚、吴甡两人密议,今日冯元飚所说的这番话和这些理由,肯定是太子首肯和同意的。

      “本兵所说,臣不能同意!”

      很多朝臣提出反对,坚持召孙传庭和左良玉的兵马勤王。

      历来,但是建虏入塞,朝廷都会任命一个总揽天下兵马的总督,崇祯十一年是卢象升,历史上,崇祯十五年时是蓟辽总督范志完,但实际上去年的统帅却是太子殿下,今年建虏又入塞,太子当然还是当仁不让的第一统帅。

      这也是到现在为止,崇祯帝和朝臣都没有讨论总督人选,只是等待太子回京的原因。

      不过在一些顽固的文人看来,太子统兵,绝非是社稷之福,一方面,兵凶战危,箭矢无眼,太子领兵打仗,极有可能会出现意外,一旦有意外,太子兵败失陷,那就是天崩地裂、难以挽回的大祸事;而另一个方面,如果太子持续胜利,威望持续增长,长此下去,怕是会出现储强君弱的局面,就一个王朝的稳定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一句话,文士总督,才是朝廷应有的法度。在洪承畴投降建虏之后,现在大明能拿出来的总督人选,怕是只有一个孙传庭了,因此,他们极力鼓动崇祯帝,要求调孙传庭入京。

      御座上,崇祯帝越发焦躁。

      关于运河防守,以及是否要调孙传庭和左良玉进京勤王,早在夏天的时候,太子就曾经跟他提及过,所反对的原因,就是冯元飚刚才所说,当时崇祯帝颇为认可,认为孙传庭和左良玉都不可轻动,但今日坐在混乱的朝堂上,听朝臣们一番争论,他却隐隐有些动摇了---或许,可以调孙传庭进京,以加强运河的防守?反正陕西的李自成已经掀不起什么大浪了。

      这一刻,崇祯帝似乎忘记了他给孙传庭的严旨---今年必须剿灭李自成。

      “没有秦兵和湖北兵,本兵可能保证运河防线的安全?”一片混乱之中,听见内阁五辅黄景昉问。

      冯元飚喘息了一下,咳嗽着,老迈苍苍地回答:“兵部自当竭力而为……”

      “竭力?但如果做不到呢?”黄景昉声音有点冷。

      冯元飚将头上的乌纱帽摘下来,挺了挺老腰,咳嗽道:“死则可矣!”

      黄景昉被呛的脸红,随即摇头:“本兵差矣,死你一人何益?朝廷要的是运河防线的稳固!”

      忍了很久的兵部左侍郎张凤翔终于是忍不住了,出列道:“如果户部有粮,能保证沿途供给,兵部并不反对秦兵和湖广兵进京!”

      这一来,户部尚书傅永淳不得不站出来,为户部做辩解……

      又是一番混乱。

      脚步轻响,内监秦方轻步走了进来,到王承恩身边,附耳说了一句--军议是朝廷的重大机密,没有允许,任何人也不得进入,秦方敢进,必然是有不得不报的大事。

      王承恩听罢露出喜色,转对崇祯帝道:“陛下,三千营回报,太子殿下已过通州,再有一个时辰就可以回来了……”

      “啊。”

      崇祯帝几乎失态,猛点一下头,强压激动,脸色微微发红的说道:“知道了,令太子回京之后,立刻进宫!”

      不止是崇祯帝,殿中的诸位重臣也都是面露喜悦,不管内心里同意不同意太子总揽天下兵马,但太子平安归来,终归是一件大好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