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第八十二章-《玩宋》
第(1/3)页
《玩宋》/春溪笛晓
第八十二章
自己要去考国子学的消息,王雱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他知道的时候,吴氏、小妹都依依不舍地拉着他的手两眼泪汪汪,看着怪心酸。
王雱更心酸,他才十二岁呢!
国子学那是什么地方?那是大宋最高学府,是大学啊!毕业后可以立刻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他还是个孩子!可面对范仲淹、王安石两道无法违抗的铁拳,王雱只能乖乖收拾包袱准备上路。
临去之前,王雱给司马琰写了封信,痛斥王安石把年幼的儿子送去上学的可耻行为。写完他还觉得不够,又写给柳永、苏轼,逐一控诉一遍,这才浑身爽利。
写完信,自然要与狐朋狗友们话别,冯小胖子冯茂很是不舍,他感觉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将来说不准要回家继承家业,即便去京城玩也没法和王雱凑一块了;李元东则平和很多,只是目中仍有着浓浓的不舍,连夜拉着王雱秉烛夜谈、探讨经义。
王雱第二天忙去找范仲淹,催促范仲淹赶紧启程,要不然李元东这学霸太吓人了。范仲淹似笑非笑地睨着他,没答应,依照原计划有条不紊地完成交接。
儿子要去读书,王安石说一点不舍都没有那肯定是假的,可范仲淹说得对,独木不成林,他儿子再聪明,他也不能老把人拴在裤腰带上带着跑,总得让他多交些朋友、多长些见识。
范仲淹离开当日,不少青州百姓闻讯而来,夹道相送。范仲淹眼眶微红,收下州中长者送来的万民伞,带着家小以及王雱启程归京。
送行的人众多,王安石和吴氏倒是不好拉着王雱叮嘱,只得牵着小妹站在原地目送他们离开。
周武得留着照看吴氏和小妹,周文得跟着王安石到处平反冤案、监察刑罚,王雱这一走还真是孑然一身,看着怪孤单。
好在王雱与范纯礼、范纯粹都熟悉得很,一路上倒也不寂寞。不想出了青州,竟有个老和尚站在那,身上还穿着来时的破袈裟,看着寒酸至极。不同的只有多了背上的一把琴,不是古琴,是王雱叫人给他做的。
王雱见车马停了,撩起车链一看,这不是义海又是谁?王雱笑眯眯地道:“您来了啊!”
义海和尚颔首,不知从哪牵出一匹瘦马,翻上马背,说道:“世道不好,劫道的多,我正好也要去京城,和你们一块走。”
王雱听了没多问,点头应下,车马又再次前行,行往那繁华无比的东京开封。
另一头,王雱的信还在路上飞驰,苏轼却与父亲苏洵一块离了家,再次前往成都府游玩。这一次,苏洵带着他写的文章,准备带着两个儿子去拜见外放高官张方平。
苏洵一向严厉,有他带着苏轼与苏辙都不敢造次,乖乖跟着进了张府。
张方平看过苏洵的文章,对苏洵印象很好,准备往上举荐苏洵。宋朝有个说法叫“举茂才”,也就是说有权位的官员看到遗落在民间的人才,可以推举上去让他谋个一官半职。
听人通禀说苏洵父子三人来了,张方平立刻让人将他们领进来。
苏洵三人一踏入屋内,张方平竟觉满屋熠熠生辉。这父子三,面庞相仿,神采奕奕,未开口已叫人心喜。再细看他们上前见礼,父亲稳重,两个儿子更是灵慧出众。
张方平心中生出爱惜之意,面上却不曾表露,先出了几道题考校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来,然后与苏洵闲谈起来。
苏轼盯着眼前的卷子,立即想起王雱在心中给他抱怨过的“许多长辈见了我便要考校我功课”,王雱这厮光是抱怨几句还不够,还要把被考校的问题列成考卷,叫人送来给他,美其名曰“有福同享”。
照苏轼看的话,这应该叫“有难同当”才对。苏轼灵机一动,飞快把张方平出的题浏览一遍,瞧瞧有没有什么难题可以截下来考考王雱。有福同享!
苏轼也有点强迫症,但凡王雱写来的题目里头涉及他没读过的书,他就恨不得立刻把书找来好好看一遍。通信这段时间以来,苏轼看的书直接比以前翻了一番!
张方平出题还是有点水平的,不过难不倒苏轼,他飞快地提笔完成大半,最后两道题琢磨了半天才作答。等他答完卷了,往旁边一看,弟弟还没做完呢。苏轼瞧见弟弟空着的题目,决定给弟弟一点小提示,他在桌下踢了踢苏辙,然后朝他晃了晃笔杆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