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张队长瞅瞅人群中的张杆子:“滚犊子,叫你闺女帮你念去,好像谁识字是的!” 大伙又是一阵哄笑,这些村干部当中,还真有一批不怎么识字的,都感同身受。 倒是刚才录像的记者比较为难:“刚才这段,要不要掐了呢?” 这位记者同志,显然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农村开会就这样,有时候更是爹长妈短的。 车老板子凑到话筒前边,慢条斯理地打开账本:“今年咱们夹皮沟发展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当前,国际形势……” 这啥情况? 村民也都纳闷:平时车老板子不是这个风格啊,这要是从国际形势扯到国内,再从省市县一路扯下来,猴年马月能说到咱们村啊? “老板子,捞干的说,俺还急着去喂猪呢!”张杆子又吆喝一声。 周围一哄声地表示支持,车老板子这才笑嘻嘻地说道:“俺就是想试试,看看能不能把大伙哄睡着喽,以前生产队开大会组织学习,呼噜打的一个比一个响。” “睡啥呀,都惦记着能分多少钱呢。”大张罗扯着大嗓门吆喝起来。 农村开会就这样,开着开着就扯一会儿蛋,然后再接着开。 老板叔琢磨着,今天来了这么多领导,正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平,既然村民都不乐意听,那就直接上干货吧。 “下边我列举一下咱们今年夹皮沟的主要收入,咱们从近了往远了说。” 车老板忽然拔高嗓门:“第一项,就是前些天,二百吨松江青稻出口创汇,共计收入一百万!” 这个村民都知道,所以反应还不大,那些来宾只知道水稻值钱,想不到竟然卖了这么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阵惊呼。 还有那位负责摄像的记者同志,手里的摄像机,差点摔到地上:“一百万啊,这么多钱,咋花啊?” 旁边照相的记者轻声跟他说:“没你啥事,你就别跟着瞎操心了,反正你也花不着一分钱。” “咱们还剩了将近十万斤的大米,除了分给各家各户之外,剩下的还能有一部分收入,就先略过不计。” 对呀,在座的那些来宾,心思都活络起来:松江青稻听说老好吃了,外国人都抢着要,一会儿回去的时候,要不要也整一袋儿呢。 不行不行,吃不起啊! 车老板子继续念道:“第二项,就是咱们春秋两季采山货的收入,再加上野菜厂的收入,一共是十八万五千多元。” 这个车老板子就说得比较笼统,因为这一项比较复杂,有些事情,也不好叫外人知晓。 像是羊肚菌和地皮菜这些的收入,刘青山都占了大半,都不计算在这里面的。 各大队的村干部,又是一阵羡慕,他们几个靠着林子的大队,也进行采山,可是收入比这个就差远了。 主要是采山的人太多,像夹皮沟,就不用担心这一点,因为人家承包了豆包山。 “第三项,是咱们大棚的收入,种植的黑木耳和青菜啥的,收入一共是十六万八,这里边,黑木耳是大头!” 那些来宾之中,绝大多数村子也都扣大棚,不过主要是青菜,原本觉得收入也不少。 可是现在跟人家夹皮沟一比,那就相当于赚点小辛苦钱儿,看来,还是种植木耳赚大钱啊。 大伙看向魏铁柱的目光,都变得热切起来:这就是人才的重要性,直接能转化成经济效益啊! 接下来,一项一项的,有种植胡萝卜的,养奶牛养猪的等等。 还有一个重头戏,那就是出售红豆杉树苗的收入,高达三百八十万! 只是这笔钱里面,刘青山占了百分之六十多,村民基本上是百分之一。 来宾又是一阵惊叹, 等车老板子一样一样,把主要收入念完,最后又总结道:“去年,咱们合作社的总收入超过五十万;” “今年,咱们合作社的总收入是五百四十八万!” 这个数字念出来,全场一片寂静。 大伙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十万元村,就这么诞生了,诞生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