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这是葫芦娃还是葫芦妹呢?(求月票)-《你好,1983》


    第(2/3)页

    现在的夹皮沟,经过上一次分红之后,谁家的存款都超过万元,这钱在银行里放着,确实没啥大用。

    因为每年都在赚钱,这存款的数额,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刘青山听了大伙的抱怨,倒是心里一动:他那些金条正想处理呢,财宝不出外国,不如就卖给乡亲们好了。

    总比过两年抢那些柴米油盐强啊,起码在短期之内,黄金还是能保值的。

    这件事,也给刘青山提了个醒:乡亲们手里的余钱越来越多,也该适当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消费和投资。

    十月二号这天,夹皮沟的百人旅游团,终于心满意足地踏上归途。

    对绝大多数村民来说,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他们眼前展开。

    而且随着以后不断走出去,他们的视野,也会越来越宽广……

    “哈哈,到家啦,到家啦!”

    下了大客车,娃子们便开始往家里飞跑。

    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可是怪了,出去几天,还真想家了。

    想这个破破烂烂的泥草房,想那只使劲摇晃尾巴的大黄狗。

    留在村子里的青壮,也都闻讯而来,迎接着自家的亲人。

    “咋样啊,首都好不好?”

    问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回答也基本差不多:“首都嘛,当然好啦!”

    然后就讲起了天安门,讲起了故宫,讲起了长城,说也说不完。

    猛听张杆子一声大吼:“不跟你们扯了,先看看俺那些弟兄们去,都想死俺啦!”

    身后传来翠花婶子的吆喝声:“别急,先回家换了劳动服再去!”

    “老支书,青山,那我们剩下这些人,啥时候去啊?”张队长他们一听,就馋得心里痒痒。

    “怎么也得等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冬天去没啥意思。”

    刘青山觉得,等到开春种完地,山野菜下来之前,能有半个多月的空闲期,在五一之后,正好再去一拨。

    他和老支书也没着急回家,跟着张队长和二彪子大头他们去了村部。

    问问这些日子,夹皮沟的情况,除了上山采采元蘑,伺候伺候大棚和牲口,也没啥大事。

    地里的水稻,还得等到十月中旬,才能上成。

    另外就是一些萝卜白菜和胡萝卜,也陆陆续续该收了。

    张队长也询问道:“跟拐子叔来的那个大爷,是什么来头,用不用告诉大伙都敬着点儿?”

    他说的当然是谭老将军,这次也跟着一起来的,只领了家里一个孙子,叫谭勇,在跟前照顾着。

    刘青山摆摆手:“啥也不用,就当是拐子爷爷家里来串门的亲戚。”

    要是村民都敬而远之,那反倒彼此不自在。

    张队长点点头:“还有,咱们今年新盖的那些房子,都完工了,里面也都晾干,可以住人了,房子咋分配?”

    村子西边的新村儿,算是彻底完工,清一色全是三间或者五间的大砖房。

    这些钱,都是合作社出的,村民不用掏一分钱。

    老支书吧嗒着小烟袋说:“就正常分呗,家里人口少的,先分三间房,等以后孩子成家,可以再分房;人口多的,就住五间房。”

    刘青山补充一下说:“还有几个比较特殊的,也要分房,一个是王爷爷的学生魏铁柱,他是第一个扎根在咱们夹皮沟的大学生,待遇必须好一点。”

    “那就直接分个五间的大院子,到时候连他的家人都接过来一起住。”

    对于这个,大伙当然没意见,王教授回城这段时间,都是魏铁柱一个人撑着。

    刘青山继续道:“还有药厂的高峰和吕小龙,村小的三位老师,都优先分房,解决后顾之忧,也好安心在咱们这里工作。”

    “还有,老屯这边的房子,也都别空着,这边的原貌,咱们也要保留下来。”

    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商量完了,刘青山这才回家,看到母亲和奶奶他们,正晾被子呢。

    老四老五则在院子里,给火狐狸喂吃的,这家伙倒是机灵,在家人回来的第一时间,它就来了。

    在屋檐上面的电线上,则落满了燕子,叽叽喳喳的,好像正在开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