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琉璃厂大街,新买的小院子门前,刘青山打开大门,乐呵呵地说道:“以后这里就是咱们另外一个家啦!” “噢!” 老四老五嘴里欢呼着,率先冲了进去。 刘金凤和刘银凤,也急匆匆地迈步进去,高文学抱着小火紧随其后,他的心里面也一下子感觉踏实多了。 没错,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个属于自己的小窝,心里就无比踏实。 “哇,好多间屋子呢!”小老四一边到处蹿,一边嚷嚷着。 “还有小院子,还有果树呢。” 山杏显然也很兴奋和满意,当然,要是有一棵杏树就更好了。 刘青山当然最懂她的心思,就摸摸小家伙的西瓜头:“等来年春天,咱们再栽一棵杏树。” “嗯,我和老四一起栽,我们是植树小能手。” 山杏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 而刘金凤和刘银凤,则开始打扫房间和院子,收拾厨房。 刘青山则跟老帽儿师叔出去,采购一些日常用品:主要是锅碗瓢盆之类。 至于桌椅板凳,原主人都给留下,刘青山只是新换了几张炕席,准备几套新被褥。 足足忙活了一小天,小院终于焕然一新。 更重要的是,终于有了人气儿,甚至,老四和老五,还把胡同里,正在放暑假的两个小娃子,给领回家里转了一圈。 据说这是她们新结识的小伙伴,小孩子嘛,你不用介绍你,我不用介绍我,很快就能玩到一起去。 晚上,刘金凤姐俩张罗了两桌子菜,由老帽儿出面,把周围的邻居请来一桌,其中就有那位帮着联系房子的二大爷。 大伙捏着小酒盅,谈天说地,算是认可了这家新搬来的邻居。 走的时候,刘青山多少都给拿了点干制的山野菜和黑木耳啥的。 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东邻西舍的,处好关系,多少能相互照应一些。 尤其是那些老头老太太,整天闲着没事瞎转悠,有个大事小情,都能最先发现情况。 等到晚上,躺在烧得温热的炕上,刘青山感觉心里格外踏实: 想不到啊,这么快就能在首都搭建起另一处窝棚,等到冬天,叫爷爷奶奶和母亲,都来这边居住。 这边可比东北暖和多喽! …… 在南城一个拥挤破烂的大杂院前面,高文学深深吸了一口气:这里,就是他生活了十八年的家! 一幕幕往事,如同电影画面一般,一帧一帧在他的脑子里飞速闪过。 墙角的青砖缝隙里,抓过蟋蟀;胡同口的大槐树上,粘过知了,还有那个门槛,和小伙伴一起坐在上面,看小人书…… 不知不觉,他的眼睛已经有些模糊。 看到高文学微微出神,刘青山在后面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轻声说:“大姐夫,你现在已经成家立业啦。” 高文学一愣,随即明白了刘青山的意思。 现在,他又回到这里,身边有相爱的妻子,妻子怀里,还有他们的小宝贝。 他在经历这些年艰苦的岁月磨砺之后,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终于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 想到这些,他使劲眨眨眼睛,脸上露出笑容:对,我可以挺直腰杆,走进这个家。 “你是……你是老高家的老二?” 一位买菜回来的大娘,打量了高文学半天,有些狐疑地问道。 “对,吴婶儿,是我是我。” 高文学激动地问候着。 “好好好,快点进院,看到你回来,你爸你妈肯定高兴坏了。” 吴婶脸上笑眯眯的,不过瞧瞧高文学身后这一大串子人,有男有女,还有两个七八岁的小丫头,甚至还有一个抱在怀里的,心里暗暗一惊:这是逃荒了咋滴? 再瞧瞧这些人的衣着打扮,也不像啊,算了,别人家的闲事,还是不要管了,背后打听打听就好。 这下老高家可要热闹了,老三正张罗着结婚,还没地方住呢,老二又拖家带口地回来啦…… 进了大杂院,高文学家是这里的老住户,所以住的是北面的正房。 不过三间正房,住了两家,他们家住的是东边,向东又接出来一间多的小屋子,瞧样子应该是厨房。 门口,一个年近六十的老头儿,正光着膀子在那拾掇着什么,高文学见了,顿时停下脚步,颤抖着声音,叫了一声“爸!”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