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国务厅,灯火通明。 内阁和枢密院的大臣们都已经汇聚至此,数十人人分坐两列,眉头紧蹙,他们此时都在思索着皇帝为何在这个时候突然召集众人前来,只是却都摸不着头脑,不过也有人以为是两党相争惹怒了皇帝,开始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打量着薛海云和宋恩铭二人。 薛海云是旧党旗帜,宋恩铭是新党领袖,二人又分列左都御史和次辅要职,这段时间的朝政争斗自然与二人分不开关系,如果皇帝要拿党争开刀,这二人自然是首当其冲。 崔万采眉头微微皱起,他了解皇帝的想法,自然不会认为皇帝是为了党争的事这么大张旗鼓,甚至可以说如果是朝堂上的事情,以皇帝目前的手腕,绝不会搞得这么满城风雨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只是一旦排除了内忧,事情似乎也就不难猜了——十有八九是因为外患,而这患究竟起于何方呢?是日本尚存余孽想要兴风作浪?还是交趾想在大兵犁廷扫穴之前做跳梁小丑?又或者是乱起于西方诸国? 恰逢此时,宋恩铭同样带有疑惑的眼神与崔万采撞在了一起,二人不由得同时泛起了一丝苦笑,崔万采是笑自己还在台上费心费神,宋恩铭则是笑自己上赶着挑起这个重担,一切似乎又有些尽在不言中的味道了。 其余正在察言观色的大臣们顿时心里一惊,难道首辅跟次辅之间达成了什么默契不成?他们不由得纷纷看向了正在闭目养神的左都御史薛海云,只觉得对方确实好定力,竟然没有半分忧虑,一时间场面又重新陷入了诡异的死寂。 半晌之后,侍卫们从门外纷纷走了进来,簇拥着穿着一身大氅的宁渝,还有恩斯特等人也跟再身后,只是此时宁渝的神色已经恢复如常,他扫视了一眼大臣们,才一步步坐上了上方正中央的御座上。 “刚刚得到消息,英国欲联合普鲁士支持安娜一世发起对伊丽莎白的讨伐之战,除了会给予相关的资金和武器上的支持,还打算让普鲁士直接出兵相助......更关键的是,英国人在欧洲重新掀起了‘黄祸论’的宣传。” 宁渝的声音里有些沉重,他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终于出现了。 “黄祸论?”大臣们有些听得不明所以,这到底是哪儿跟哪儿? 一旁跟随而来的恩斯特连忙开口道:“据称这是俄罗斯外交大臣奥尔捷斯曼去年出使欧洲各国时提出的言论,他认为华夏人和他们的傀儡伊丽莎白伪军已经侵占了整个西伯利亚,并且逼近了欧洲,他们将会同过去的那些鞑靼人一样,为欧洲带去灾难。” 说到这里,恩斯特也十分无奈地摊着手,“这一套在欧洲还是很吃香的,据说奥尔捷斯曼这一言论得到了欧洲许多国家的赞同,他们尽管明面上没有什么表示,可是在背地里却开始对俄罗斯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支援。” 宁渝也不由得深深皱起了眉头,他自然不会怀疑恩斯特说的这番话,毕竟在欧洲的历史上,黄祸论便一直都有不小的市场,更严格的说,黄祸论的出现本身跟三次所谓的‘黄祸’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三次所谓的‘黄祸’,第一次发生在公元4世纪到5世纪之间,当时的大汉王朝击败了北匈奴,并且促使部分北匈奴西迁,而这一部分西迁的匈奴跟欧洲人眼里的匈人存在很大的关联,这些迁至欧洲的匈人对日耳曼人和东罗马帝国展开了不断的进攻,甚至逼迫日耳曼人南迁,间接地灭亡了西罗马,由此这些匈人被称为‘上帝之鞭’。 第二次‘黄祸’发生在公元11世纪到12世纪,剧本很相似,巅峰时期的大唐对突厥展开了大规模进攻,并迫使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其中西突厥一部便展开了西迁,并且还引发了十字军东征,而这些西迁突厥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最终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第三次‘黄祸’就更加有名了,那就是蒙古西征,三次西征的过程几乎使得蒙古铁蹄达到了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其中蒙古第二次西征不仅攻占布达佩斯,前锋甚至都攻到了维也纳附近的诺伊施达,主力渡过多瑙河,攻陷了格兰城,可以说整个西方世界都被蒙古人给打懵了。 三次所谓的‘黄祸’使得欧洲对来自东方的事物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恐惧心理,而这一次大楚帝国将俄罗斯从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打成了一个欧洲过来,自然也使得西方人心里产生了一种叫做同仇敌忾的愤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