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弃文从武-《大宋枭途》


    第(1/3)页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不愿负此生!”

    蔡翛读了几遍“蔡仍的大作”之后,大赞:“六弟的素养,比之李杜,也不遑多让啊!”

    蔡绦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当世之文人,仅以诗赋论,应该没有能出六弟左右的,要是苏东坡和黄山谷还在世……”

    蔡翛打断蔡绦道:“你怎么还是这么不长记性,你难道想这么一直蹉跎下去?”

    蔡绦道:“我说过多少遍了,我只是欣赏苏东坡和黄山谷的诗,并不是赞成他们的政治主张。”

    蔡翛道:“你可以欣赏,但你没必要将你对他们的欣赏写进你的书里吧?”

    蔡绦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为什么要隐藏我的想法?”

    蔡翛道:“你如果一直是这样的态度,那我劝你最好还是不要从政了,否则早晚有一天你会因为你的幼稚而害了你自己、害了蔡家,从政者,无需太高的素养,也无需精通治国之道,但一定要会审时度势,就像大兄,他并不擅长文武之道,也不擅长治国安邦,可他的仕途比谁都顺畅。”

    蔡绦不服气道:“那是官家被他蒙蔽了!”

    蔡绦一向不服只会吃喝玩乐的大哥蔡攸,认为蔡攸能有今日,全是因为蔡京和赵佶对蔡攸的宠爱,不是凭蔡攸的本事。

    其实,不只蔡绦这么认为,很多自负有才学的人都认为蔡攸懵不知学,心中鄙薄蔡攸,不服气蔡攸担任重臣、常伴赵佶左右。

    “住嘴!”蔡翛呵道。

    不等蔡绦辩驳,蔡翛就又道:“大兄虽然不擅长文武、治国、安邦,但这并不代表大兄无术,他早在二十几年前就断定当时还是端王的官家最终能得到大宋江山,然后义无反顾的将宝压在官家身上,这是何等的眼光和魄力,就连父亲都常叹不如大兄,你有什么资格诋毁他?”

    宋哲宗元符年间,蔡攸在京裁造院作监守,当时不过二十二、三岁,已颇知抓住一切机会为自己的前程架桥铺路。

    当时蔡攸每次上裁造院时都能赶上朝臣退朝,他就算计好时辰出来,以便正好能和下朝的端王赵佶相遇。

    于是,赵佶每次下朝都能看见一个比自己略长几岁的眉目清秀的少年下马拱手立在一边,谦恭有礼,观之可亲。

    赵佶就问左右仆隶:“这少年是哪家的公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