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冬至-《文艺时代》


    第(2/3)页

    练了一白天,没达标准,傍晚歇了会,又接着排。直到夜深,老头才勉强点头,同意出师。

    顾正事先已经联系好老乡们来当群演,但不知道这边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毕竟乡里乡亲,不好意思直接拽过来候场。

    等老贾说可以拍了,他先瞅了眼时间,咧着嘴找到村长。于是,大晚上的,村里喇叭开始广播,通知到礼堂集合。

    乡亲们还是很给力的,速度虽慢,答应过来的,一个不差。

    等了好半天,三三两两的聚齐,看着蛮多,占了礼堂还不到一半。只能尽量往前边紧凑,造成人山人海的假象。

    褚青没有他的事,自觉的划到杂工那堆,帮着调度群演,摆弄器材,没活了也不敢停,礼堂呼呼漏风,太特么冷。

    这货罩了件棉袄外加大衣,身上还行,鞋就挂了,脚都没啥知觉了,跺起来跟块石头摔在地上,梆梆硬。

    折腾一气,真到开拍的时候,夜已过半,都凌晨了。

    杨莉娜扎着马尾辫,走到正中,用普通话报幕:“汾阳县农村文化工作队慰问演出,现在开始!”

    褚青缩在人堆后面,看这姑娘似模似样,声情并茂,顿时有种小学运动会即视感,“金秋艳阳”神马的。

    “一列火车,正奔驰在洒满阳光的土地上,开向我们伟大领袖毛爷爷的故乡!”她念着配词,挥动手臂,拗了个十分中二的造型。

    这节目是表演唱,就是有演,有唱,还有表……

    结果刚说了第一句,底下就有老乡喊:“好!”

    “停!”

    贾璋柯搓搓手,道:“大爷,一会人都出来,您再喊。”

    “啊。行嘞!这不看这女娃子挺好看的么。”一老头咧着黄牙笑道。

    话说文*革时期的文艺演出,模式基本一样,夸张的形体,上口的歌词。开始还ng了几次,后来就越来越顺畅,在这破旧礼堂的映衬下,演员们似乎也感受到了1979年的气氛,比排练时发挥的更好,表演得轻松自然。

    老乡们不停的在笑,非常给面子的没走神。年老点的可能看过,年轻点的可能听说过。总之,在这个晚上,他们没意识到自己参与了一部电影的拍摄,只当是看了一出免费的戏,陪一群神神叨叨的人熬过了今年冬至。

    凌晨四点,乡亲们看完热闹,各自回家睡觉,而剧组还得等待下一场的拍摄。

    “我说你不过去。跟这挤个什么劲?”顾正边烤火边嫌弃的往外推。

    “这不没到我呢么,冻成傻*逼了快。”

    褚青死乞白赖的用屁股一拱,占了他半个小板凳,手伸到炉子上方。感受着旺热的温度,血液都舒活了些。他呼出口气,扭头瞅了瞅,忽道:“你那机器别烤化了。”

    这场戏是文工团演出完。坐在汽车上准备返回的一个场面。

    因为车上太窄,没地方站人,闲着的都跑到礼堂看门大爷的屋里烤火。小屋里挤了十来号人。估计就算不生火,也能搓出一身汗。

    里面还有个韩国姑娘,叫金必贞,她的工作就是拎着dv在组里晃悠,看着点好玩的就拍下来,事后做成花絮彩蛋什么的。

    她那破dv被冻得已经挂掉了,正凑在炉火边回血,用让人很郁闷的普通话道:“没事,它的……”可能想说质量这个词,又记不起来,只得接:“它的,好!”

    “嗯,好!”褚青撇撇嘴。

    那边老顾跟看门大爷聊得正欢实,老头瞅着干巴巴的,没想到真人不露相,说自己是退伍军人,参加过朝鲜战争,在1951年到过汉城。这等身份,瞬间让众人肃然起敬。

    “哎老爷子,我爹也打过那仗。”陶俊一下来了兴致,道:“他还教过我一句韩语,好像叫什么缴枪不杀,记不太清了。”

    大爷裹着破棉袄,脸上的褶皱里抹着黑煤灰,笑道:“你那不对,这么说。”他纠正了一下发音。
    第(2/3)页